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

五四_九十週年題辭

「五四」九十週年題辭

「五四」在近現代史上,是一個特殊的符號。作為一個新興的「節日」,「五四」在此稱之為「文藝節」,在彼則曰「青年節」,這一個不同,正好投射出「五四」自身所經歷了的九十年的歷史。「五四」不僅是自身經歷之闡述,同時,也曾是大多數人的記憶之一,無論是親身參與過那一個年代者,或是因著所聞、所傳聞而接觸到「五四」的歷史者。那樣的一個年代,是充滿了激情、理想的,彷彿要將今生的生命全都奉獻出來般,投入到自己所設定的未來之中。於是,政治上有反北洋政府、民族情緒上有東交民巷的吶喊、學術上有反封建與西化的路線、語言上有白話文的提倡、藝術與文學上有新文學、新音樂、新戲劇、新美術,幾乎一切能夠碰觸到的反省與改革之動能,都在上一世紀積累一甲子之後全都沸騰起來。這一沸騰,便造就了一個時代,其照亮的程度足以傲視後來,令人緬懷,也令人不安。
從當年的北方「新青年」、「新潮」到南方的「學衡」,從事件伊始,看待「五四」的角度便不止一端;自此以降,心懷五四而研究五四的人,所在多有:批判、反省、超越、客觀呈現、歷史研究,都是面對「五四」的態度。這也說明了,為何僅僅是兩個數目字並置在一起---民國八年或1919年的五月四日,「五四」便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視象關懷---「五四」被聚焦了,它是中國近代一個令人揮抹不去的記憶事件、文化運動,它是「歷史」!一直到今天,「五四」已超過了一甲子,它九十週年了!
從周策縱的成名之作《五四運動史》,到晚近張灝等提出的反思五四,抑或是余英時對於胡適的不能忘情,一探再探;都反射出許多前輩們的學思成長經歷,是伴隨著「五四」相偕與共的。儘管紀念的角度與說法不同,卻各自迂迴逆返而匯於「五四」。早年來臺的殷海光先生,曾經致慨:作為五四中長成的一代,五四的光環與他無關,但五四的惆悵卻盡在他心頭繚繞!
佛光大學文學系是國內第一所以「文學」名「系」的學群,系中同仁向來對於文學與文學史的研究,極為關心。時值「新文學」崁入「五四」的九十週年,不僅以「文學史」的角度來籌辦此一紀念五四的研討會,同時也未忘那樣的一個年代何以動人心魄,而欲再探究竟,同時也將再探者自身的現在召喚出場,將同道者聚於一堂,以文交流,以學相映,在一個半甲子之後的孟夏之月,紀念五四、迴向五四,也紀念倡導文學的前輩、迴向他們的風範背影!

李紀祥
二零零九年五月一日於林美山佛光大學人文學院

0 意見: